图片来自“东方IC”
2019年2月5日,柏林,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Bundesministerium für Wirtschaft und Energie)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旨在有针对性地扶持重点工业领域,提高工业产值,保证德国工业在欧洲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该战略将钢铁铜铝、化工、机械、汽车、光学、医疗器械、绿色科技、国防、航空航天和3D打印等十个工业领域列为“关键工业部门”,认为这是德国制造的核心。
它强调打造德国及欧洲龙头企业的重要性。德国政府将持续扶持这些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廉价的能源和更有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并放宽垄断法,允许形成“全国冠军”甚至“欧洲冠军”企业。
这份文件的始作俑者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表示,通过合理的能源价格、降低税收、将企业负担降低到40%以下,可以增强德国企业竞争力,保证德国的就业岗位以及富裕 。
已经存在的问题
《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回顾了德国经济诸多已经存在的问题。
1970年代,德国就失去了彼时在消费电子行业的领先地位,将领导权拱手让给了日本和韩国。自那时起,这一损失再无回头之路。
随后,它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欧洲无法在电信技术和计算机、消费电子(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等新兴领域站稳脚跟。
新型碳纤维材料主要在德国境外生产。
汽车工业的成功对德国作为一个工业基地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但与此同时,德国的汽车业也陷入了对未来的忧虑,这些尚未成功克服的重大挑战来自:要求越来越高的废气排放水平、电动汽车、自动驾驶,以及全新移动出行的概念所可能造成的颠覆性运行模式。
那些代表平台经济的互联网公司,几乎完全在美国和中国发展,而不是在德国和欧盟国家。这种局面,几乎毫无改变的苗头。
在人工智能(AI)领域中,尽管德国的基础研究仍然强大,但是商业化却完全没有跟上。德国与领先的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差距目前似乎在扩大,而不是缩小。
在新生物技术的发展上,欧盟企业似乎没有拿到入场券。
全球各种的新型、大型公司几乎出现在所有创新的领域,尤其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领域。这些领域都得到了巨大的资本和市场力量的助力,远超过了德国DAX指数的任何一家公司。
德国和欧洲成功的初创企业,越来越多地由美国的风险资本基金提供资金,逐渐也就成为美国公司。
如果德国和欧洲不能成功地在颠覆性技术方面取得领先地位,就有可能迅速损失巨大的增值空间。令人担忧的是,报告中写道,这些年德国几乎没有出现新的大型企业。相反,以前的世界领先企业,如AEG、根德(Grundig)等早就失去了领先地位。而在美国和中国,过去20年里却出现了大量世界领先的新的大企业,特别是在电信技术、互联网和数字化领域。
报告认为,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是蒸汽机时代以来最具创新的发明,这些领域拥有广阔的前景。如果德国错过这些发展机遇,就将成为其他国家延伸的工作台。德国必须从被动的观察者变成设计师,并扮演角色。
阿尔特迈尔部长担心,一旦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在这场经济竞赛中落后,将会对欧洲社会的福祉与安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竞争对手已经做出行动
《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认为德国最主要的国家竞争对手,已经做出行动,并且都在重新定位。
在美国,技术发展主要由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和通用电气等大型科技集团推动。它们在人工智能、数字化、自主驾驶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总共投入了数千亿美元的资金。奥巴马政府为这种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支持。而特朗普政府正努力通过“美国优先”政策振兴和保护钢铁、铝、汽车工业和农业等传统工业部门,试图将此前丢失的份额重新转回美国。
日本经济的优势尤其包括人工智能、联网机器和机器人技术以及汽车工业。日本软银集团为人工智能、联网机器和机器人设立了愿景投资基金,该基金将在十年内增长到1000亿美元。
报告认为在产业政策方面一个特别成功的国家是中国,在2015年启动了“中国制造2025”的倡议,通过积极的工业政策,以便加强十个关键领域。2017年,中国宣布寻求在2030年之前,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领先者。
2018年7月,国有集团招商局等决定设立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新时代科技基金”,投资于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与软银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相呼应。而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正试图确保销售市场和物流的安全。这一战略将市场经济原则与积极主动的国家政策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已证明是最成功的。
阿特迈尔部长认为,欧盟的政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忽视了这些事态发展。加强国家工业基础,不仅符合国家利益,而且是一项具有国家重要性的优先任务。为此,政府需要适当的手段和手段。
社会市场经济
《国家工业战略2030》草案在前言中提出:在产业全球化、创新加速化以及其他国家产业政策的扩张性和保护主义这四个条件下,德国(和欧洲)如何能够持续地维持和发展业已高度繁荣的私营和公共经济?它给出的答案是:“德国的高度繁荣得益于已确立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
这份文件毫不掩饰对于产业政策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混合优势,它提到了一系列的公司和产业:从早到1969年空中客车公司的成立,到后来对个别公司如德国第二大钢铁公司Salzgitter、欧宝汽车、建筑公司Holzmann 的“救援尝试”,再到光伏企业的清算或半导体和微芯片的生产。报告承认,一些干预措施失败了。因为政府做得不够好,而且国家原则上并不是更好的企业家。
但它还是重点强调了,“国家的行动,作为一种特例是完全正当的,而且也是完全必要的”。国家的干预,将作为必要的手段,区别于一个公司的单独利益考量。
这个战略认为,德国经济必须能够经受住所有主要领域的全球竞争,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和突破性创新方面。第二产业的占比,不管有多少缺陷,仍然是一个值得尊敬的重要目标。德国需要将这个比例提高到25%(目前23%),而欧盟需要在2030年提高到20%。
在本地,保持一个闭环的工业增值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增值链的所有部分从基本材料的生产,到加工和加工,再到分配、服务、研究和开发,都存在于一个经济地区,那么各个环节将更具有竞争力。必须对目前大量外包而出现的价值链缺失,进行警惕和修补。
草案提到了全面保持所有产业的观点。“为争取每一份工作岗位而奋斗”,听起来也是特朗普的风格:不顾一切、哪怕把包括采矿业这种尘封已久的工作也要带回美国去。重要的是,把工业分成“脏乱陈旧”和“干净新势力”的区分,是错误的做法。
文件中不无担忧地指出,德国特有的隐形冠军优势,正在被数字化侵蚀的担忧。“比任何时候,这些隐形冠军企业都需要得到个性化的扶持”。
迫切需要龙头企业
在以上这些产业政策观点之外,这份计划提出了这样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德国和欧洲迫切需要龙头企业。阿尔特迈尔部长说:“在某些领域,德国需要拥有国家乃至欧洲范围内的旗舰企业,使其拥有能力与全球巨头抗衡。”
按照《国家工业战略2030》计划,政府应当出面协调建立跨企业联合体,来共同进行电动汽车电池开发、人工智能研究等工作,最终目的则是“确保或重夺德国、欧盟的科技领先地位”。
同时,阿特迈尔部长呼吁欧盟竞争法需要修改,减少欧洲企业兼并或合并的障碍,以便促进欧盟公司可以合理地“大型化”。
他强化了阻击外来并购的决心,建议必要时德国政府可在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企业中持股,以防这些企业被外资收购,虽然他对政府力量的干预场合和时机,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强调“只有在非常重要的情况下,国家才可以在一段有限时间内充当公司股份的收购者”。
报告还给欧盟进一步支招,认为欧盟需要一项工业战略,加强整个欧洲的工业竞争力。而许多欧盟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必须逐步停止和扭转。
目前欧盟过多讨论了财政问题,较少地关注经济政策的基本问题。现有几种不同的理事会形式(竞争力理事会、贸易理事会、电讯理事会、能源理事会)都过于分散,没有一个集中的理事会,将所有不同的方面汇集在一起,进行讨论和作出决定。报告认为,欧盟需要一个“工业部长理事会”,从而减少当前处理单一事项的个别理事会。
最后报告提出了期望通过立法,进一步巩固国家工业战略。阿特迈尔建议2021年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启动的时间点。
德国经济的主干几十年来一直是私营的中小企业。德国的主流舆论也长期反对政策过多干预市场,“产业政策”一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阿特迈尔的“产业战略”正式出炉,自然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
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米夏埃尔·许特说,他原则上反对阿尔特迈尔组建“旗舰企业”的做法。但他也承认,中国式的政府主导经济体所构成的挑战也是现实存在的,“关键是,组建‘旗舰企业’是否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曼海姆大学的宏观经济学教授格吕纳(Hans Peter Grüner)指出,对于德国而言,“中国式的产业政策不可以成为选项。”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市场竞争,最终只会提高消费者的负担。
该文件公布后,下一步德国政界、企业、协会以及工会将进行讨论,夏季休假时将由内阁通过。
有中国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工业战略2030》,与其说是一个关于德国工业未来的战略倡议,不如说是一次关于“国家与产业”关系的陈述。它似乎在陈述一系列的原则,从而进行理念的宣贯,和不同寻常的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