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小红书发布内部信称“为了系统性地提升公司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将进行一次全面的组织升级”。
这次调整包括将原社区电商事业部升级为“品牌号”部门;升级“福利社”部门,整合商品采销、仓储物流和客户服务的全流程职能;技术端将整合公司所有业务线的技术团队;设立平台部,整合市场营销、品牌公关、政府事务、合规、行政等职能部门;设立CEO办公室,协助进行公司战略制定及组织重点项目的推进等。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其社交电商业务的调整。
小红书的内容社区是其最坚实的壁垒。基于社区内的优质内容,小红书于2014年开始涉足跨境电商(专题阅读)。
随着政策变化和巨头入局,社区起家的小红书在供应链、物流等方面开始出现短板。
此外,虽然小红书的用户黏性较高,但其平台流量在电商领域的转化率并不乐观,小红书商城的SKU和GMV数据都显得与其用户体量和用户活跃度不太匹配,天猫国际、网易考拉海购、京东全球购等仍是多数国内用户购买海外产品的渠道。
针对跨境电商业务在市场上的“掉队”,小红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小红书创始人瞿芳之前对外表示,2017 年小红书的跨境销售占比约50%,SKU 中增加了很多“国货”。
小红书电商业务的另一构成--自营的“福利社”,也频遭竞争对手的价格狙击,且“福利社”有限的SKU无法满足用户的购买需求,小红书向第三方商家开放的应对措施,在品控上增加了风险。
尽管如此,小红书表示,电商仍是其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
但是,“如果小红书的电商业务做的很好,盈利很可观,又何必转型呢?”电商分析师鲁振旺向财联社表示。
去年12月底,小红书正式上线品牌合作人平台,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小红书开始介入品牌在其平台的推广。
鲁振旺认为,“小红书的电商平台转化率不理想,不如以品牌孵化为核心,进行流量变现,获取广告收益。”
这次的组织升级是将品牌号的权责提升到与职能同一级别,使品牌服务从运营、开发贯穿到交易,将其与电商连通,形成闭环。
小红书方面向记者透露,2018年底小红书开始设计广告模型,于近期正式开展广告业务。其商业化广告发展高于预期,已有美妆、时尚、运动、汽车、快消等领域头部企业相继与之合作。
DAU(日活用户)是广告主衡量投放平台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易观千帆指数,截至2018年11月,小红书日活超过6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