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商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炼化行业如何转型?

   2019-03-26 IP属地 广东佛山中国化工报胡惠雯680
核心提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炼化行业的发展是不少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炼化行业产能过剩以及未来如何转型的问题,石化界的代表委员们有话要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炼化行业的发展是不少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针对炼化行业产能过剩以及未来如何转型的问题,石化界的代表委员们有话要说。


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近年来,一批国际石化巨头加快在中国的布局——巴斯夫投资广东湛江精细化工一体化项目,埃克森美孚在广东建设独资石化项目,中石化与科威特合资建设中科炼化项目。与此同时,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盛虹石化等一批民营企业的炼化一体化项目逐渐投产,加之山东地炼进一步整合,让国内炼油行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这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态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总裁马永生介绍说,2017年国内炼油加工能力为8.16亿吨/年,但开工率仅为69.5%,远低于世界平均的81.6%;预计2030年全国炼油加工能力将达到10亿吨/年。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预测,2019年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净增3200万吨/年,全国炼油总能力将达到8.63亿吨/年;过剩产能将升至约1.2亿吨/年,同比增长约三分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湘平认为,目前成品油需求不足,炼油产能过剩,但高端化工原料短缺。因此,我国应通过扩大成品油出口、大力发展化工原料高端替代等方式来化解这一问题。


 放开成品油出口限制


由于炼化产能过剩,企业都希望能进一步放开成品油出口限制,拿到更多配额,同时希望有关部门能完善出口配额管理,进一步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在目前成品油出口实行严格配额管制的条件下,国内炼油行业产能过剩、成品油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将愈演愈烈。”全国人大代表、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桢坦言。


他建议,相关部门应首先加强炼油行业总体规划,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建炼厂;将产能扩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外延发展转向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效益提升的集约化高质量发展,向大型化、园区化、低碳绿色发展,采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打造智能型炼厂。其次,探索以国有主营单位为试点,取消成品油出口限制,助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


“希望国家能将更多的成品油出口配额给地方炼厂。”李湘平说,虽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大对油气领域的开放程度,但具体开放到何种程度,还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细则,以及后续政策的支持和具体实施。


实现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这几年国家已经在着力调整石化产业的布局结构。对此,不少石化界的代表委员也建议炼化行业通过高端化、差异化发展积极转型。


“国家要统筹规划,不能无限制发展。”马永生表示,去年很多炼化企业的开工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从提高能效和经营效率的角度讲,这很不经济,也占用了大量资源。近年来,中石化也在进行转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比如由炼油向化工转型,消纳这部分过剩产能,为国家盘活资源发挥力量。


李湘平认为,我国成品油和下游化学品需求潜力很大,地方炼油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未来的转型升级中极具竞争力。沿海炼化基地的建设对山东地炼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更激烈的竞争对石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一种促进。


李湘平表示,从企业角度出发,“高端”体现在技术、规模、管理、市场等方方面面。紧缺产品要么具备一定技术含量,要么需要一定规模才可生产。例如用来生产眼镜片、相机镜头的材料高端聚烯烃,国内企业目前就生产不出来。在炼化市场整体过剩的情况下,实际还有不少高端化工品需求量大、进口量大,意味着我们的产品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企业还需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努力。


据李湘平介绍,山东炼化集团目前运行良好,正在配合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开展“上大压小”等工作。集团将根据省里要求,把山东地炼由现在的1.36亿吨年产能整合到未来的9000万吨,并按照高端化、化工型路线发展。规模形成后,山东地炼要形成万亿元产业规模,相当于在目前4000多亿元规模的基础上翻一番。


虽然炼油企业由“燃料型”转向“化工型”已是大势所趋,但还要警惕“一窝蜂”式转型。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韩峰带来了防止炼油产能“一窝蜂”向化工转型的建议。


韩峰建议国家统筹布局,做好顶层设计,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境外企业统一要求,统一标准,对高端产业、低端产业区别对待,结合企业产量、质量、发展空间、所在区域等要素充分分析转型的可行性。同时,在转型过程中,要关停并转同步进行,对于产能小、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要“关”,对于区域相近、产业结构相近的要“并”;对于真正适合转型化工的,要通过产能提高、资源整合,借机转出高质量,转出新产品,打造新产业。此外,还要防止“一窝蜂”转型带来化工市场无序竞争,警惕当下的问题转移成未来的隐患。(记者 胡惠雯)


转自:中国化工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源自中国化工报发布的内容,作者:胡惠雯。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info@1688b2b.com。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www.1688b2b.com/news/show-1301.html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行业知识,产业动态、产品指南、产品应用等原创性内容优先审核发布。】
1、提交粗糙的广告软文或者对用户无任何帮助、无价值的文章将无法被通过审核。
2、发布内容时请选择合适的栏目归档。
3、严禁类同内容重复发布及标题堆砌关键字。
4、文章内容须与标题有一定相关性。
5、排版精美工整用户才愿意去看
6、以上不合规一律不予审核直接删除
7、审核时间一般24小时内,优质文章优先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