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原油期货在民营炼厂方面的运用情况如何,未来又有哪些可以优化的地方?近日,在由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和上期所于北京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石化行业金融与商品期货高级管理培训班的第二期培训中,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原油期货市场有效性初步显现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境内原油期货自2018年3月26日上市至今,总体呈现出“交易平稳、结算流畅、交割顺利、监查严格、风险可控、舆论正面,功能初步显现”的良好态势。
特别是原油期货的市场规模,据了解,早在上市后不到1个月,其成交就已经超过了迪拜原油期货,3个月以后,主力合约的成交规模已经仅次于美国WTI和欧洲Brent原油期货,成为亚洲及中东地区最大的原油期货市场,其价格更是已被多家国内外大型涉油企业作为现货贸易定价基准,并被《美国期货期权世界》杂志授予“2018年度亚洲地区最佳新上市衍生品合约奖”。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摩根大通商品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摩根大通终身讲席教授杨坚在对全球四大原油期货市场(美国WTI、伦敦Brent、上海原油期货和迪拜阿曼原油期货)一定时间内(即2018年3月29日—8月31日)的所有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境内原油期货不仅在流动性方面改进速度惊人,在市场运作方面也整体表现良好。
据介绍,在学术上,买入卖出价差小是公认最优的市场流动性好的指标。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境内原油期货合约的流动性不断改进,特别是到了抽样时间的末期,境内原油期货的流动性已经与当时Brent主力合约的流动性基本持平。可以说,境内原油期货的改进速度惊人,事实上,在取样的5个月期间,无论日盘还是夜盘,境内原油期货交易时段内的平均成交规模都已达到境外市场的3—4倍。鉴于此,杨坚认为,境内原油期货已有较好的流动性,这将为未来推出期权等其他衍生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相关数据表明,境内原油期货的市场有效性也有所显现。以境内原油期货市场对美国原油库存消息基本面的反映为例,无论是弧度和长度,境内原油期货反映出来的数据都可以和美国市场相比,交易的波动性和连续性已超过Brent市场。对此,杨坚认为,这说明中国原油期货从基本面的角度衡量,即使刚推出不久,发展也相当成熟。
另外,考虑对基本面比较敏感的仍是相关机构,“因此当一个市场对基本面有反应时,即使会存在一些投机性的交易,也说明其中并非是纯投机性交易”。
从统计角度来说,他发现,境内原油期货的价格变动对两大国际原油期货的价格变化起到了显著的正向拉伸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了境内原油期货确实是有效地运行。”杨坚说。
除此之外,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原油期货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据了解,目前(截至7月9日),境内原油期货已经完成了来自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英国、韩国、日本、荷兰53家境外中介机构的备案,现已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9个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和澳门地区的一百余家境外客户完成了开户。加之,境外客户的日均成交和持仓量占比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也在不断提升,相信随着境内原油期货的进一步发展,境外投资者参与数量和程度会继续上行。
“而这也将有助于巩固人民币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地位。”普氏亚洲石油市场编辑总监JontyRushforth说。在他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境外参与者参与到境内原油期货的交易,人民币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地位将越来越牢固。
服务实体能力显现企业期待丰富下游品种
对于境内原油期货的上市,国内能化企业普遍期待已久。毕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原油消费量不断上升,目前甚至已经成为除美国以外,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2018年我国的原油消费量已经达到980万桶/天。然而,相较于我国的高消费量,受地区资源禀赋影响,我国的原油储量并不高,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据了解,到了2018年,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普遍以美元计价,这也就意味着国内能化企业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将面临国际油价和汇率波动的双重风险。加之,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下游产品的价格透明度不断提升,中间端的炼厂及贸易企业的日子也就越发难过。
特别是国内民营炼化企业,广州华泰兴石油化工董事长陈曦林告诉记者,不同于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国企本身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生产销售定价体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方式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民营炼厂,特别是山东地炼企业,因原料多靠进口而下游又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近年来别说扩张,生存下去都成为一个难题”。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9万多个加油站,且分布比较合理,炼厂想要继续向下游扩张就存在较大难度。与此同时,在这9万多个加油站中,民营类加油站的数量超过一半,但其销量却仅为中石化、中石油等旗下加油站销量的1/3左右。“这些都给民营炼厂的生存增添了难度。”陈曦林说。
而境内原油期货的上市则给这些民营企业带来了希望。在中化弘润石油储运(潍坊)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成勇看来,境内原油期货以人民币结算的特质,天然降低了企业原本在使用境外原油期货进行风险对冲时将要面临的汇率波动风险,鉴于境内原油期货和境外基准原油期货的联动性普遍在90%以上,直接使用境内原油期货进行国际油价的风险管理可以使企业直接规避掉汇率波动的风险。
另外,境内原油期货采取的是实物交割的方式,交割时企业存在配对和运输的问题,若能运作好,在地炼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申请到原油期货的交割库,单从运输方面就可以帮企业降低一部分成本,当然要是附近还有下游产品(主要是指沥青)的交割库,企业将在成本控制上获得更多主动的机会。“要知道,目前单从现货方面来控制企业的原料成本,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实际上,在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宋国良看来,单纯依靠现货管理发展企业的阶段早就过去了。现在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在了解金融市场的同时,懂得如何使用金融工具进行生产销售、风险管理、企业投资、产业整合、财务成本控制,甚至企业融资,这样才能在短期内尽可能快地发展推动企业发展。
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方面,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企业遇到的很多风险甚至直接与金融市场相关。以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的原料为例,目前很多原料的价格都参考期货市场定价,而期货市场所形成的价格除了考虑到该原料的基本面情况外,往往还受到投机者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
而在实际的生产中,据一德期货总经理助理佘建跃介绍,炼厂除了要面临成品油与原油的价差风险及各成品油与原油计价期偏离带来的价格风险外,往往还要面临存货库存跌价风险。为避免这些风险出现,佘建跃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国内企业往往会采取低库存的策略。
对于期货,炼厂往往会利用其进行点价、锁价以及换计价期和换计价基准等方式进行套期保值。“然而这些方式各有利弊,仍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低库存反而是最常用的策略。”他说。
“当然低库存并非能化企业避险的最优选择”,毕竟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在原料波动时因不存在过多库存而出现风险敞口,但同时也无法获得在原料价格上涨时,因此前累库而出现的额外收入。实际上,他认为,炼厂更应学会利用月差对库存进行优化。“特别是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炼厂更应向贸易商学习,采取正套的方式,利用结构降低风险”。
受访企业告诉记者,对炼厂而言,目前在境内原油期货市场大家普遍以套利交易为主。而期货交易本身资金占用较大,且银行端对于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仍有许多限制。加之目前国内相关产业交易品种不够丰富,下游的风险敞口仍缺乏相关的风险对冲工具,很难做到原材料与产成品价格风险完全对冲。在这样的情况下,炼厂十分期待下游端期货品种的进一步丰富。
转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