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商务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强增量优存量 新型供给赋能五金行业

   2019-09-09 IP属地 广东佛山中国工业报实习 马艳770
核心提示:  “近年来,中国五金产业高速发展,规模实现全球第一,科技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石僧兰表示

  “近年来,中国五金产业高速发展,规模实现全球第一,科技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石僧兰表示,五金制品的十一大品类既传统又新兴。从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看,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已经成为价值增值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面对新形势下的中国五金制品行业,要坚持做强增量和调优存量并举,同时以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为中心,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促进形成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供给能力。


  智能锁增长空间很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制锁行业的不断结合,电子锁技术和产品不断成熟,特别是随着互联网、AI、大数据、智能家居等行业的不断发展,锁具产品被赋予了更高的科技含量。石僧兰表示,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制锁行业的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在2023年左右将会超过1200亿元以上的规模。未来几年内,产业分工配套将进一步完善,专业化、配套化、定制化的工厂实力也将进一步壮大。


  智能锁是中国五金制品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技术结合传统产业”的产品之一,该产品把电子智能技术和传统锁具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安全、方便的现代新型产品;而在锁的基础特性中,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据介绍,通用锁具中的拳头产品——T9结合了 “芯”机械密码专利技术,彻底丢掉备用钥匙,让智能门锁的便捷进一步升级,V12双芯驱动防盗系统,确保安全。


  石僧兰指出,目前正处于发展期的智能锁行业未来潜力巨大,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但是未来消费者将逐渐对产品形成正确的了解,优秀品牌也将慢慢凸显,市场逐渐清晰。消费升级和生活改善将持续引领市场发展,未来智能锁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


  个性化定制迎来发展契机


  随着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以及北京市《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的出台,拎包入住成为住宅产业发展中的一大趋势,全装修的时代势不可挡。石僧兰表示,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服务的行业绝大部分进入家居装修,因此,全装修也是一次机遇。新的发展态势下,五金品类上下游行业之间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整体化智能厨房、全屋热水系统、智能锁具系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将过去单一的产品转化为系统。未来,五金行业要围绕工程核心、工程市场的需求,寻找目标客户进行个性化定制。


  精装修市场的火热也给整体厨房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国内市场整体厨房设备拥有超1300亿的市场规模,而且每年还在以15%的速度增长。山东欧普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姜自兰表示,为了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生产,欧普橱柜借助IT赋能,通过构建C2M全业务体系,打造工业4.0全流程信息化体系,实现了研发、销售、制造、物流等环节信息互通,达到了高效生产、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要求。


  河南大新整体厨房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学元也表示,定制家居属于高度个性化产品,受到福特汽车发明流水线技术从而降低制造成本的启发,大新找到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二者结合的密码就是模块化生产。


  “未来3~5年,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将培育出一批质量过硬、消费者放心的整体厨房产品,为消费者选择更加优质的产品和适应全装修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中国五金制品协会专职副理事长柳润峰如是说。


  中德联合搭建创新平台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五金产品从传统出发,不断引入新兴元素,创新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应用,不仅带来了行业全方面的提升,也持续升级了消费者的体验。


  五金作为体现产品功能性、质量的核心部件,需要进一步联通上下游,构建产业链。德国拥有全球知名的顶尖五金品牌,坐拥家具五金从生产到流通的最强资源。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加快中国走出去的步伐, “中德五金创新中心”在德国挂牌落户。据介绍,新成立的中德五金创新中心将致力于五金产品工业设计、制造装备的提升,同时帮助企业对接欧洲创新资源。


  石僧兰指出,中德五金创新中心是中国五金进军欧洲的一个平台,将为促进中德产业交流和优势互补,实现全球五金资源共享做出贡献。中国家居五金企业也会在与欧洲企业的交流中转变观念,在向外销售产品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强化品牌意识,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她还表示,在德国 (科隆)家具生产、木工及室内装饰展览会上,已经与创新中心签约的中山欧派克展示了磁悬浮家用智能门滑轮产品,通过使用电磁动力,带来静音与顺滑的感觉,如同门悬浮在空中一般,更加符合欧洲市场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中外企业的优势互补。(实习记者 马艳)


  转自:中国工业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源自中国工业报发布的内容,作者:实习 马艳。
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info@1688b2b.com。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 http://www.1688b2b.com/news/show-1951.html

 
更多>同类资讯文章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文章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行业知识,产业动态、产品指南、产品应用等原创性内容优先审核发布。】
1、提交粗糙的广告软文或者对用户无任何帮助、无价值的文章将无法被通过审核。
2、发布内容时请选择合适的栏目归档。
3、严禁类同内容重复发布及标题堆砌关键字。
4、文章内容须与标题有一定相关性。
5、排版精美工整用户才愿意去看
6、以上不合规一律不予审核直接删除
7、审核时间一般24小时内,优质文章优先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