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仍旧非常严峻,防护防疫需求让口罩、防护服等物资供应吃紧。“造成这些防护物资供应紧张的原因并不在原料端,不少石化企业纷纷转产或加大生产负荷,保证防护品主原料聚丙烯货源供应充足,目前国内聚丙烯市场参考价为7416.67元(吨价,下同),较年初还下跌了5.32%。”市场人士表示。
一边是防护物资集体“喊渴”,一边却是上游原料价格下行,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聚丙烯全产链来看,上游原料生产稳定、供应宽松,而下游的防护产品供应吃紧主要缘于运输限制和节后下游加工企业复工延迟等导致的产能提高受限。
提高负荷原料供应充足
近期,由于疫情影响医用防护物资需求出现井喷,造成市场供应短缺。不过,从上游原料来看,为了保障防控疫情所需,不少石化企业转产或加大生产负荷,原料聚丙烯货源供应充足。
据了解,从2月1日开始,中石油兰州石化迅速转产无纺布聚丙烯纤维专用料S900,全力保障下游企业生产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目前该公司聚丙烯装置产能达到每小时14.5吨,2月份计划生产3000吨S900聚丙烯专用料。
连日来,大连石化公司通过系列优化增产措施,紧密安排高产H39S-2\H39S-3产品。预计2月份该公司增产聚丙烯纤维料1100吨,将再次刷新1月份的最高纪录。
中韩石化克服疫情期间人员紧张状况,提前切换生产无纺布原料SZ30S产品,计划10天生产约5700吨。
恒力石化开足马力每天生产出的聚丙烯产品可生产4亿个口罩。
此外,镇海炼化、上海石化、茂名石化、独山子石化等企业也都在加大聚丙烯纤维料和医用料的生产。
“总体来说,本次疫情对聚丙烯企业生产没有造成大的影响。”辽宁某炼企生产负责人李明表示。据他介绍,炼化装置属连续性生产装置,春节假期工人仍旧正常上岗,装置正常运行。全国打响防疫防卫战后,企业迅速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员工佩戴防护用品,生产环境、通勤车辆及时进行消毒,员工分散就餐等,防止疫情蔓延。截至目前,企业生产稳定,各炼油、化工产品按计划出厂。而且各种聚丙烯专用料生产线可以随时切换生产。目前我国每年聚丙烯产量在2000万吨以上,1吨聚丙烯大概可以供应20万个普通口罩的生产。所以,目前聚丙烯原料的供应端能满足防疫所需。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王伟表示,口罩生产原料主要是高熔指聚丙烯,国内产能比较充足,2019年国内产量约90万吨,1吨可生产一次性外科口罩90万~100万个,所以目前原料聚丙烯的供应没有问题。
运输受限下游供应紧张
李明分析认为,当前之所以出现口罩、医用防护服短缺现象,一方面是受春节假期及疫情影响,高速公路大面积禁止通行,物流运输不畅,运费上涨明显;另一方面,节日期间无纺布及终端口罩、防护服加工企业停工休息,疫情发生后全面复工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而且复工后的加班工资等也提高了口罩生产成本。因此,短期内出现医用防护用品供应紧张及价格上涨的局面。
“聚丙烯价格并没有涨,但运费涨了。而工人春节期间冒着风险上班,一天要补助几百元,人工费用也在上涨,所以企业无纺布生产成本涨了很多。”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一位销售人员表示。
“目前原料聚丙烯的供应没有问题,主要是下游的无纺布及口罩加工厂家如何能够快速提升产能。据了解,目前无纺布生产企业克服物流运输、人力不足等各种困难,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全力保障供应。”王伟说。
供大于需价格或继续下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聚丙烯今年还将有大批新建产能计划释放,供应端压力增大,而需求端难有亮点,预计市场重心将不断下移。
据卓创资讯分析师李雪介绍,我国聚丙烯产能依然处于逐步扩张阶段,2020年又将有大批新产能落地。如大连恒力石化二期40万吨/年、宁波大榭80万吨/年、辽宁宝来石化60万吨/年、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55万吨/年装置等,粗略统计将有735万吨/年新增聚丙烯产能等待入市,供给端压力持续增大。
从下游看,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聚丙烯主要终端行业消费缺乏亮点。
据金联创分析师付喜介绍,近几年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及环保政策约束,下游行业整体开工率呈下滑走势,特别是来料加工的下游制品企业,订单相对减少,制约原料需求增长。
此外,从近期需求情况来看,为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多地出台政策限制物流运输。作为纺织产业集中地,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部分工厂汽车运输受到影响,多数工厂库存压力较节前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下游制品企业普遍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受疫情影响全面复工存不确定性,结合聚丙烯迎来扩能高峰,市场供应压力剧增,市场重心将不断下移。(李冬铃)
转自: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