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为1067.13万吨、141.49万吨、21.20万吨,比上一次普查结果分别下降了19%、48%、26%。
数字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发生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今,绿色兴农之路越走越宽广,农业正在重回绿色的本色。
连续三年减量,化肥农药“瘦身”
山东寿光市一家农业公司的技术员董乐忠,前几天刚和一家养牛的合作社谈妥购买1000吨有机肥的事。这些肥料是用来种菜花的。两年前他开始用有机肥做底肥,复合肥使用量大大减少,过磷酸钙甚至不用了。没想到化肥减了量,蔬菜的产量还没少,而且品相也有了提高。
化肥、农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施用过多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去年全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39.2%、农药利用率达39.8%,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4个和3.2个百分点。全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
与此同时,全国农用地膜覆盖面积实现了负增长,农膜残留量得到有效控制,100个农膜治理示范县当季农膜残留量基本实现零增长,重点地区“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治理养殖污染,粪污变废为宝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000.53万吨、59.63万吨、11.97万吨,均比第一次普查时有不同程度下降。这一成绩是在养殖产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取得的,殊为不易。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此后,畜禽粪污高效利用成为农业部门和社会的共同行动。
农业农村部提出了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模式等7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典型模式,为畜牧大县合理选择适用的技术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也日渐提高。各地严格防控水产养殖污染,推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多营养层级立体综合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广泛推广。(记者董峻、于文静)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