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这个话题近几年备受关注,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让机器人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认知,甚至有了“威胁”意识,其实这是一个好事,起码机器人已经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了。
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其实在我国,可以根据应用环境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现在应用比较成熟的是在工业领域,主要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
当提到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时,首先就会想到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聚集区,江苏省一马当先,不仅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领先全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身先士卒,经过近年的发展,已经崭露头角。
本文从工业机器人角度出发,整理出支撑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几点原因,并附上一份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企业名单,用实例证明江苏省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达,得益于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从195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6亿元,到2018年突破3.6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1952年增长3001.9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工业经济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工业经济在全国始终位居前三甲;
另一方面,2000年以来,以电子行业为代表的高技术行业迅速崛起,2003年,电子行业一跃成为江苏第一大支柱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而其他高技术行业如医药制造企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企业、医疗仪器及仪表制造业业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江苏高技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这两方面的因素为江苏省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孕育了种子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据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机器人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的飞跃,截止2018年底江苏全省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2.9万套。
一批优质的机器人企业正在快速崛起,例如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昆山佰奥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虹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获得国家级标准认定企业,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还有类似亿嘉和这样的企业,其研发的带电作业机器人,可以替代作业人员完成支线线路引线搭接等多种复杂、危险的高空带电作业任务,填补了国内空白。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能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当然背后也少不了集成电路产业、芯片产业发展带来的催化作用,作为长三角地区芯片产业的主力军,江苏省从芯片产业上下游入手,在政策引领,资金支持,产业创新的大环境下,中国“芯”或将迎来新的市场爆发,届时机器人产业也将受益无穷。
工业新生:降低人因缺陷,精细制造工艺
而江苏省本身也为机器人产业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计划中指出,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万台,形成一批机器人重点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机器人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组建一批机器人推广应用中心,在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和安防等特殊领域实施一批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据哈工大的一份报告指出,工业机器人领域2020年中国市场预测将达到372亿元规模,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行业将迎来爆发,而从长远来看,特种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或许将超过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