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两套装置的投产,国内乙二醇大炼化集中投产的序幕被拉开。6月19日,在由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在线上主办的2020中国化工产业(期货)大会液体化工论坛上,各嘉宾聚焦行业新变化、新思路,共商聚酯产业风险管理与发展机遇。
[乙二醇市场进入洗牌期]
2020年,对乙二醇市场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
“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很多国家相继切断交通,封闭物流和航线,我国市场反而成为乙二醇消费的核心区域。”与会嘉宾表示,放眼全球,整体供给趋于饱和,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自2015年以来,乙二醇投产相对集中。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煤化、炼化一体项目。2019年年底开始,乙二醇炼化一体化装置集中投放,乙二醇市场供求格局再次重塑。
“未来,煤制和乙烯制乙二醇基本上是一半一半。但从产量说,因为乙烯法具有规模和成本优势,且靠近消费市场,相比而言,竞争力更强。”中化国际产业资源事业部战略部总经理赵军称。
同时,在他看来,我国对乙二醇的进口将减少,需求增长更多靠大炼化,煤制乙二醇将受到较大挑战,行业也将洗牌。
事实上,2020年以来,大炼化装置集中投放,加之疫情持续蔓延,原油价格剧烈波动,乙二醇成本坍塌,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与日俱增。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背景下,既有商品属性,又有金融属性的大宗商品,普遍呈现出高库存、高波动率的特点。”中信寰球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寰球)总经理李钊表示,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后,国内生产和需求逐步恢复,但整个化工行业中,液化类和固体类品种的价格走向并不一致。
“可以看到,固体化工类的刚需还是比较突出的。”李钊表示,以塑料为代表的固体化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走出了反弹行情。但是,液体化工类由于受到供大于求以及储存特殊性的影响,其受到的挑战和压力更大一些。
[“危与机”下期货功能凸显]
疫情暴发,社会经济运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年后1个多月,从物流到资金流,再到生产加工,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商品市场风险管理的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利用期货工具成为聚酯企业制胜的关键。疫情冲击下,如何使用期货工具来辅助经营、规避风险,成为聚酯企业研究的课题。”与会嘉宾如是说。
虽然很多企业都受到疫情冲击,但一些龙头企业在原料控制、成本控制、库存管理方面,通过衍生品工具,在“抗疫”中成长。“先知者开源,后觉者节流。”福建金纶高纤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伟在当天的分论坛上表示,基于对市场的研判,聚酯企业可以提早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
据他介绍,2019年3月,当乙二醇价格处于高点时,聚酯企业仍然维持相对较高的生产负荷;到了2019年10月,再一次出现类似的情况。“当乙二醇和PTA期货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且与现货一同大幅拉高、压缩聚酯行业利润空间的时候,聚酯企业生产负荷的调整是滞后于期货价格变化的。”刘德伟表示,当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已经给出明确的上涨信号,企业可以通过测算当月的成本进行判断,若已经造成绝大多数品种没有现金流,且在那个月份做不到产销平衡时,就可以做空期货合约。
“多余的乙二醇从哪里来呢?是从企业降低负荷的原料合约里来。”在刘德伟看来,通过这一操作,既能回避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跌价损失,又能把多余的原料通过期货的方式销售出去。最终,把企业在生产环节流失的利润通过套保的方式,从期货市场上赚回来。
在聚酯产业链中,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都可以通过期货或者期权来规避市场风险,实现企业的稳健运营。当聚酯原料端价格出现大幅下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期现结合策略来进行风险对冲或利润锁定。
实际上,在风险管理实践中,企业利用期货对未来的现货进行定价,已经走出了产融结合、期货服务实体的坚实一步。“不管这一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至少这一步是迈出去了。”与会嘉宾如是说。
[传统贸易模式发生变化]
传统贸易模式以渠道资源作为主要的交易脉络,而乙二醇期货上市后,贸易商的销售模式也发生了改变。
“圈子大了,人多了,钱多了,模式也多了。”这是乙二醇期货上市后,市场人士最直观的感受。
对此,远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烃事业部总经理戴煜敏表示,如果将最初的市场比作是大江大河,那么在期货上市后,大江大河就汇聚成了大海,若乙二醇期货能够走向国际化,则接下来,这个大海就会变成大洋。
在他看来,乙二醇期货对市场产生了两个最明显的影响,一是交易成本下降了,交易效率上升了,这是整个市场进化的内在需要和内在逻辑;二是定价机制改变了,定价模式、定价基准点以期货为参考。
据戴煜敏回忆,最早以商品属性为核心的时候,贸易商主要做服务、做分销、做配送。“现在,市场有流量需要、有期现需要、有套保需要,也有金融避险需要。贸易模式就从原来的现货模式变成现在的套保、期现、基差,甚至期权等新模式。”他认为,面对这种变化,参与者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在整个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另外,要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补短扬长。
目前,聚酯企业通过期现结合的不同形式,比如基差交易、对冲风险、库存置换、虚拟工厂套利等,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平台有效结合,利用对基差和价格的判断,对原料或产品库存进行保值、锁定加工利润、建立虚拟库存等方式,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稳健经营。在戴煜敏看来,基差交易和期权交易,是乙二醇期货市场发展成熟的自然产物。对聚酯产业来讲,基差交易实际上已经比较成熟了,且出现了后点价的现象,而期权交易,还有一定的成长空间。
[套期保值需求顺利释放]
提及乙二醇,价格波动大是公认的一个特点。聚酯企业的套保需求更加强烈。“正是需要通过做价差来获取合理利润,私募都很青睐波动较大的品种。乙二醇期货上市后,不论是贸易商、上游生产企业还是下游需求企业,套保需求进一步释放。”李钊说。
中信寰球作为行业的新兵,也积极参与了乙二醇期货市场的学习和建设。“在去年5月乙二醇的交割中,中信寰球的交割量还是比较大的,正是因为在期货市场不断学习和探索,企业逐步寻找到服务实体、服务产业的方法和道路。”李钊表示。
“在今年疫情期间,针对产业和企业风险管理的内生需求,我们也开展了点价贸易、含权贸易等一系列业务,来承接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李钊称。
李钊介绍,除了价格风险管理外,企业经营过程中,还存在其他要素的风险管理。例如,在这次疫情期间,由于库存没法正常周转,很多企业的资金流动处于停滞状态。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管理需求同样突出。
为顺应市场需求,中信寰球开展了以仓单服务项下的买断式回购业务,向有流动资金需求的现货企业和产业企业提供相关的资金服务。
在李钊看来,期现融合新业务模式的出现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对于产业企业、从业者来讲,要敢于学习它、欢迎它、拥抱它。
“在具体运用中,实体企业要想真正利用好期现套保工具,就要先制订合理的方案计划。”刘德伟介绍说,对于期现套保的成果,企业必须全面进行效益评价,期货的收益一定要综合考虑,待整个套保计划完成后,期现合并才能计算盈亏。
转自: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