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商务网讯:眼下,上海农村正在推行一种将湿垃圾变废为宝的因地制宜、优化管理新模式,湿垃圾不用出村,数小时后即可变有机肥,不产生任何废液和有毒有害气体,肥料还可用于绿植栽培,很好地将农村湿垃圾就地消化。上海市松江区推行的“大胃蛙”就是这种新模式的典型代表。
“大胃蛙”全貌
村民抢“喂”“大胃蛙”
全身披绿,形似快递储存柜,中央有个仓门,边侧还有显示屏。这就是能“吃”湿垃圾的“大胃蛙”。
在松江区新浜镇胡家埭村,村民王大姐拿着刚刚择下的尾菜叶子,掏出磁卡在“大胃蛙”感应区刷了一下,仓门随即打开,王大姐把菜叶连同垃圾袋一起放了进去。
王大姐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湿垃圾处理难,一到夏天苍蝇、蚊虫乱飞,有了“大胃蛙”,村里的环境好了很多,“现在大家都抢着给它喂食。”
然而,“大胃蛙”被引进之初,并不那么受欢迎。项目负责人金春雷拿出一叠检测报告,给记者讲了一段“委屈”的经历。
胡家埭村是他的成长地,当初把“大胃蛙”引到村里做试点,老人们都很不理解,说他的设备会破坏环境、产生废气废物、危害人体健康。无奈之下,金春雷把设备放在了自家门前,让大家体验声音、气味、处理效果,了解“大胃蛙”的特性。
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大胃蛙”不仅操作起来十分方便,而且对环境也很友好,运行过程中无气味、无噪声,也没有污水排放。与此同时,投喂“大胃蛙”还可以攒积分,刷卡可兑换可降解垃圾袋、牙刷等奖品。于是纷纷打消了顾虑,积极投喂。
根据金春雷的计算,一般情况下,如果村民将家里产生的湿垃圾都拿来投放,那么3个星期的积分就可换够用一个月的垃圾袋。这些可降解垃圾袋还可以被一并送入“大胃蛙”实现降解,免去了村民投放湿垃圾时的破袋烦恼。
添加益生菌,“大胃蛙”对环境友好
那么,“大胃蛙”是如何就地“吃”掉湿垃圾的呢?
原来,“大胃蛙”内部添加了益生菌,通过程序自动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湿度和溶氧量,使湿垃圾快速发酵,最终95%湿垃圾转化。而且“大胃蛙”24小时变频运行,基本不用费心照看,只需每季度补充一些益生菌即可。
有村民担心,湿垃圾中混入了无机物,会不会对“大胃蛙”造成伤害。对此,金春雷表示不会,只需人工定期从处置仓内将无机物取出即可。
目前,胡家埭村这台“大胃蛙”还未满负荷运行。因为按照每天每个家庭产生1千克湿垃圾计算,“大胃蛙”可保证200户家庭湿垃圾处理量,超出了胡家埭村的家庭数量。
处理后的湿垃圾,则变成了富含有机物的有机肥,是种植花草树木的好材料。每半个月到一个月进行一次有机肥出仓,一次能收集约50千克左右。
上海市松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金春雷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爱降解菌种团队战略合作的项目,“大胃蛙”拥有多项专利和知识产权,试点投放的经济效益、节能环保等表现优秀,被群众广泛接受,具有可推广价值。目前,他们在松江区新浜镇11个自然村都投放了“大胃蛙”,日后还将在全区农村进行推广。
原标题:上海:“大胃蛙”让湿垃圾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