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商务网讯:“11 + 5”个“无废市”试点中的每个市或试验区都代表某种规模、类型,试点市结合自身特点,“一城一策”“因城施策”,聚焦新目标和新定位,系统推进试点任务,在“无废市”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长三角地区“无废市”现状
长三角地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三角地区许多市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位于长三角市群的江苏省徐州市、浙江省绍兴市和安徽省铜陵市属于全国“无废市” “11 + 5”个试点市和地区,3个市分别建立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并以点带面,逐渐向长三角区域其他市延展。
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一带一路” 重要节点市。入选试点市后,徐州市探索建立 “无废市”模式,首创三创三优多协同( “3+3+N”) 模式,同时构建了市固体废物管理服务平台。
绍兴市作为浙江省唯一的试点市,成立了建设试点领导小组,针对绍兴市工业及生活领域固体废物产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在“无废市”中设置了更加严格的指标考核体系,增加了8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考核指标,并率先通过“无废市”验收,达到产废无增长、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环境无异味等目标。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在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无废市”试点后,紧紧围绕铜产业和建材循环产业链条,从资源化、全量化、链条化、制度化四方面协同推进“无废铜陵”的建设。除以上3个试点市外,长三角市群的其他市也积极探索“无废市”的建设路径。
2019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实行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实现垃圾源头综合集成; 南京市着眼于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2018年以来新增了19座固定式资源化利用设施厂。
二、粤港澳大湾区“无废市”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深圳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市之一,2018年,深圳市入选全国“无废市”试点,成立了以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无废市”试点领导小组,围绕“无废市”目标,深圳市狠抓全产业链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累计完成55个绿色产品认证、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完成4个绿色供应链认定认证,将“无废”理念融入南海海工基地建设。
东莞市规划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开展“无废市”工作。
香 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出台多项地方性法规以提高固体废物无害化水平。香 港特别行政区于2018年底将垃圾收费纳入立法,推行“四电一脑”计划,加强电子产品回收工作,对市固体废物的有效控制是建设“无废香港”的关键一环。“无废市”试点工作启动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不断加强与内地区域的环境保护合作,积极推动区域环境协同共治,2017年,澳门特区政府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2017—2020 年粤澳环保合作协议》,协商了两地间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共治环境污染等多项合作内容。
三、两大区域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趋势及现状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计结果,2014—2019年,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大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长三角地区固体废物产生量基本稳定且小幅增长,由92. 3%增长至93. 1% ; 2015—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递增,处置率明显降低,从93. 9% 降至82. 5% ; 2018年启动 “无废市”试点工作后,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固体废物处置率分别增长至93. 4%和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