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10所(以下简称510所)了解到,由李得天院士挂帅,510所牵头负责,东北大学、兰州文理学院、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共同参与制定的我国真空测试计量领域首项国际标准《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的规范、校准和测量不确定度》于8月5日正式发布实施,实现了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方面“从0到1”的突破。
据了解,国际标准制定过程大致分为6个阶段,即提案阶段、准备工作草案阶段、技术委员会草案阶段、征询意见草案阶段、批准阶段和印刷发行出版阶段。一项国际标准从提出文稿到批准为标准大致需要36个月以上。
2019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真空技术委员会(ISO/TC112)在日本京都召开了工作年会。基于510所和李得天院士在真空测试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此次会议上中国争取到ISO 24477国际标准的主导制定任务。经过历时3年的精心组织实施,先后于2019年10月提交了工作草案(WD)并正式立项,2020年12月通过技术委员会草案阶段(CD)投票,2021年8月进入征询意见草案阶段(DIS),2022年3月进入批准阶段(FDIS),2022年8月进入最终印刷发行出版阶段(ISO)。
此项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共有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美国、瑞士等计量技术机构科研单位的几十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交流讨论。团队针对各国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一进行了答复并得到专家一致认可。
510所拥有60年的真空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底蕴,依托真空计量及应用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真空技术与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真空一级计量站等国家级平台。主导制定我国真空测试计量领域首项国际标准,是510所在该领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的标志,是该领域国际话语权的象征,也将是建设国际一流真空企业的重要基础。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的研究历程
磁悬浮转子真空计(SRG)属于粘滞性真空计,是基于磁悬浮转子与周围气体分子碰撞所产生的转速衰减的原理制成的。转子的减速是根据转子角频率的相对减速率来测量的,减速率是通过获得由转子磁化的旋转分量产生的感应信号来计算得到真空度信息。近日,东北大学王晓冬教授在《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上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影响SRG残余阻尼的若干因素,介绍了SRG的残余阻尼和切向动量传递系数的研究,对SRG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解决残余阻尼问题的方案和扩展下限的可能途径。文章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第41卷,第11期,1009-1018。
本刊编委中国航天514所真空事业部卢耀文研究员
SRG在10-4-1Pa下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以其优越的性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用于传递标准。然而,由于SRG的转子是在较强的恒定磁场中高速旋转,转子除了受到气体分子作用而产生分子阻尼外,还有内部感应损耗引起的旋转阻力发生在转子本身,受到磁场作用而产生的阻尼效应,残余阻尼的存在严重影响了SRG的下限扩展。从残余阻尼出发,谈到了SRG的涡流效应,温度效应,弛豫效应,科里奥利效应和振动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涡流效应和温度效应方面的研究情况,在所有因素当中,涡流效应对SRG的影响最大,根据数据,它对残余阻尼产生的影响是温度变化10倍以上,而测量产生的弛豫效应和科里奥利效应属于小数量级影响。
在振动对残余阻尼的研究中,振动主要是通过产生磁通量的变化来产生一定涡流,从而影响残余阻尼的变化,其影响程度和振动水平密切相关,并且正弦振动产生的影响较小。在切向动量传递系数方面(σ)的研究上,主要介绍了气体种类和压力对σ的影响。在气体种类对σ的影响的研究上,可以看到气体种类对σ有一定影响,其中He和Xe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在测量范围内气体压力的变化对σ基本没有影响。基于SRG的结构,控制单元和数据处理方式等方面,介绍了SRG多方位的研究改进。最后对SRG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明确SRG的残余阻尼是限制其测量范围的原因,针对其残余阻尼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来源:CJVST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科技日报记者颉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