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王健林(专题阅读)说,万达(专题阅读)已经不是房地产企业。
万达集团转型不做住宅开发的房地产公司,早已不是新话题,近年来不断缩减的房地产收入占比也说明了这一点,但现在似乎已经达到了王健林心中的转型标准。
王健林此次在万达集团的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还说,2018年,外界很多时候只看到他们在卖卖卖,但背后的逻辑却不易看破,“话又说回来,要是万达的买卖所有人都能看明白,那我们这些人就没价值了。”
“对于其它现在没有竞争优势,今后也很难做到竞争优势的产业,要逐步有序退出。总之万达要瘦身,要有舍有得。这就是万达过去、现在和今后处置一些资产的逻辑。”
王健林不否认这些买卖背后的转型艰难,他说,这种战略调整肯定不舒服,甚至是痛苦的。
在成立30周年时,王健林宣布万达集团已经不是房地产企业,地产集团就是为商管而存在。地产集团不被完全“取缔”,只是因为商业项目不可能完全离开住宅项目而独立发展,所以“地产集团还要存在,每年还要有几百亿销售额”。
地产集团“边缘化”
近年来的年度工作大会上,王健林发言时强调最多的就是转型,而且屡屡对外表示不再做住宅开发的房地产企业。
到2019年1月12日,王健林表示,应该说万达已经不是房地产企业,而是以服务业为主、有房地产业务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万达的地产集团,至此似乎已经完成了被“边缘化”的过程。
观点地产新媒体查看数据了解,2018年,万达集团实际实现收入2512.7亿元,将其中已签订项目转让协议、但还没办理完手续部分的370亿元收入从年度计划及统计中减去,万达2018年收入为2142.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6%,同比下降5.7%。
其中,万达商管集团收入376.5亿元,租金收入328.8亿元,酒店管理公司收入14亿元,文化集团收入692.4亿元(其中影视公司收入580.6亿元,体育公司收入88.3亿元,宝贝王公司收入20.8亿元,文旅公司(不含转让文旅项目)收入2.7亿元)。
地产集团收入540.2亿元,完成年计划105.8%,同比减少34.9%;回款610.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5%,同比减少3.3%。
金融集团收入433.6亿元,完成年计划101%,同比增加28.6%;其它收入100.1亿元,完成年计划101.8%。
据此,王健林指出,2018年万达服务业收入1609亿元,占总收入的75.1%,房地产收入仅占24.9%。
来源:万达集团公布、观点指数整理
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万达将租金收入划归为服务业收入,而且成为接替地产开发业务的一大收入来源。王健林介绍,2018年的服务业收入中,有稳定增长预期的租金收入达328.8亿元,占总收入的15.3%。“这是集团收入中,我们最希望看到增长的部分,也是最可靠的部分。”
他预期,再过几年,万达租金收入如达到千亿,单凭这一条,我们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很显然,王健林对于未来租金收入寄望极高。据其介绍,集团2018年租金收入328.8亿元,完成计划100.7%,同比增长28.8%,连续10年租金环比增长超过20%;租金收缴率100%。
若按照以前20%增长率计算,万达的租金收入将在6年后接近千亿。不过王健林又透露,从今年起,租金收入增幅比前几年略低,但净租金增幅差不多。
“2019年,万达集团计划收入2326亿元。其中,商管集团收入438.3亿元,包含租金收入386.2亿元。从今年起,租金收入增幅比前几年略低,但净租金增幅差不多。”他解释,未来租金收入增幅略低,原因在于轻资产项目增多,轻资产项目收入扣除所得税后就是利润,重资产项目租金虽然全归自己,但要扣除各种费用。
但王健林相信,虽则增速减缓,但不变的结果是:“万达商管越往后,租金收入含金量会越高。”
与备受重视的租金收入和商管集团相比,地产集团已从主营业务之一变为保证商管业务而存在的“陪衬”,之所以未被抛弃,似乎也只是因为商业项目本身带有住宅开发所致。
王健林:“在这里我要强调,地产集团为了保证商管每年开业50个广场,每年还需要力争上10到15个重资产项目,地产集团不追求销售额,追求每年保多少万达广场开业,地产集团就是为商管而存在。”
据王健林介绍,2018年,开业万达广场49个(不含转让资产项目);新增持有物业452万平方米,累计持有物业3586万平方米。
“一是为了资本市场的需要,彻底把商业管理和地产业务剥离。二是一些商业项目本身带有住宅开发,我们不能因为不做住宅舍弃项目。三是做轻资产,需要团队指导业主建设。所以地产集团还要存在,每年还要有几百亿销售额。”